中国足协教练赴荷交流:反思背后的深层意义

  荷兰足协发布消息称,13名中国足协教练员参与了交流活动。这看似是一次平常的国际足球交流,可背后却有许多值得批判反思之处。

中国足协教练赴荷交流:反思背后的深层意义

  中国足球多年来一直试图从国外汲取经验,这次派教练去荷兰交流,项目看似丰富。在荷兰的多个城市停留,听专家分享观点和工作方法。但中国足球自己本土的青训体系建设却一直雷声大雨点小。这么多年来,总是在向外寻求经验,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经验本土化,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青训根基建设中。这就像是一个饥饿的人,到处寻找食物,却不懂得如何将食物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能量。

  比赛观摩环节,看了不少青年比赛和职业联赛。可在中国,有多少基层的青少年球员能真正有机会参与到规范、高质量的比赛中呢?我们总是在强调向荷兰学习足球风格和动态,学习人家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但却忽略了自身的环境差异。荷兰的足球环境是多年积累形成的,从社区到职业联赛都有完整的体系。而中国足球在硬件设施和赛事体系构建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单纯靠观摩几场比赛就能改变现状吗?

  代表团拜访荷丁俱乐部了解业余足球运作方式。中国的业余足球目前还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,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。然而,中国足协在引进国外经验的时候,是否考虑过如何结合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复杂的地域情况?荷兰的业余足球模式可能适合荷兰,但直接照搬过来是否可行?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
  荷中足协多年合作,女足还进行了友谊赛,教练交流也在继续。但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依然没有质的提升。这是否说明我们在合作交流中只是做了表面文章?没有深入到核心问题的解决。比如,如何从根本上提高球员的技术水平、战术素养以及对足球的热爱。而不是仅仅通过这种交流活动,完成一种形式上的互动。

  这次交流是荷兰足协国际青训学院项目一部分。中国足协参与其中,看似是跟上了国际步伐。但在国内,是否能将这种国际项目中的精华部分真正推广开来,还是会让它成为少数人的“专利”,只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中国足球面前,亟待解决。